「某只做错事还嬉皮笑脸的蠢狗 」
想问下大家,你是个「良心过剩」的人吗?
比如面对父母/朋友/同事/陌生人,总是感到莫名的“亏欠感”,在讨好和自我质疑间翻来覆去,忍不住经常苛责自己,痛苦无比……
如果你是,强烈建议你看看《内疚清理练习》这本书。
内疚是个中性状态,学会区分开理性内疚和非理性内疚非常重要。
理性的内疚是健康的、有益的,比如我们给别人造成了坏影响,或者对家人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时候感到内疚、良心不安,说明你是个负责任的人,挺好的。
但非理性内疚感是极不健康的,因为它是由某个超出我们控制/能力范围的意外导致的,跟我们关系并不大,根本没必要内疚。
比如你可能遇到各种阴阳人经常嘀嘀咕咕,或者把锅全部甩给你,外加各种指责,如果这时候你感到内疚,浑身难受,想跳楼,真没必要。
所以,对于非理性内疚,我们该怎么避免呢?
01/别光自己背锅
世界上最愚蠢的事儿,莫过于自己把锅全背了,躲在阴影处暗自流泪。
因为比起百分之百责任制,现实中只该一个人承担所有责任的情况实属罕见。
想想平时和同事合作的项目,和同学一起赶的期末课题,和对象/朋友/父母共同收拾的旅行行李,事情办砸了,总有人把锅全甩给你。
遇到这种情况,强烈建议大家直接怼回去(面对领导需谨慎),就一句话:凭什么???
事儿又不是自己一个人做的,况且有好处,也不是自己独享,要错大家都有错,别人有啥资格把锅全甩给我们,我们更没必要傻乎乎主动去顶锅。
当我们把自己和百分之百责任制切割开,和别人共同分担时,自责感会大大削弱,有错改了就好,压根没必要内疚,给自己找罪受。
02/降低期待
当我尝试降低对周围人的期待后,才发现原来生活竟能如此美好。
从小母亲教导我要与人为善,尤其是进入社会后,懂得吃亏是福,好人有好报,将心比心之类的价值观。
然而现实告诉我,世界上白眼狼、精致利己、自私者、冷眼旁观者居多,像一坨坨捂不热的石头。
既然如此,那就把期待拉到冰点,假设周围全是小瘪三/诈骗犯/杀人犯,自然便没有期待,没有期待就没有失望和内疚。
不管别人素质再低,也不会突破自己的心理预期底线,别人说啥就是啥呗,听听得了,内疚是什么,不知道,也没必要。
03/调整守则
我一直不理解社会上各种道德绑架式倡导,长期洗脑,我们被迫形成了一套畏手畏脚的行为守则。
地铁里播放年轻人必须给老人让座、过年回家必须听碎嘴子亲戚PUA、我们必须满足朋友的所有要求、男生必须给对象买礼物(越贵越好)、孩子必须想办法让父母满意……
太多的「必须」构成这套愚蠢的行为守则,我不想探讨情商和“所谓成熟”的事儿,道理我都懂,这些「必须」带来的痛苦我都承受过。
但这两年,我愈发觉得,真正的成熟是先学会尊重自己的感受,只要法律不禁止,哪有什么必须的事儿?
当我学会区分义务和道德绑架之间的区别,小日子别提多舒服了,换句话说,道德底线越低,幸福指数反而越高。
04/不为别人情绪买单
内疚往往和恐惧相关,恐惧则是来自于其他人的愤怒或意见。
这么多年的老好人生涯,我察觉到无论自己多努力,总有憨批觉得我做得还不够,哪怕我为了别人的满意筋疲力尽,内疚至死,到头来仍是各种挑剔和不满。
后来我想通了,总会有人不喜欢自己,但那又如何呢?
大家都是成年人,成年人就该对自己的生活负责,而不是凡事PUA别人去做,真当别人都是自己爹。
面对巨婴,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问心无愧,就这还有憨批不满意?去死吧,不死的话,我不介意多踩几脚。
05/接受不适感
当我们学会辨认什么是非理性内疚,并在生活中慢慢改变时,肯定会感到不适。
因为我们三观和行为守则已然固话,如同戒烟一般,现在大刀阔斧去改,势必会产生不安感和焦虑感。
只能说,试着让自己毫无保留去拥抱不适感吧,忍受时间越长,我们越擅长掌握戒断的心态和方法。
这个过程无法逃避,只能自己熬。
最后,我想解释下,本篇内容不是表达去做一个自私冷漠者,毕竟成年人的生活已经够累,在抱有基本良知的大前提下,干嘛不让自己活得更加轻松自在些呢。
等某天,我们能熟练割舍掉90%以上的非理性内疚,生活就开始美好起来了。
(大家注意防护啊,我阳康后持续叠debuff,嗜睡、胸闷气短、呼吸急促、浑身没劲,严重影响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