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稀缺的资源,「时间管理」也是世界级难题。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主流时间管理方法,我都试过,但结果要不把自己崩太紧,无法长期坚持;要不把过多精力耗费在外在形式和规划上,本末倒置,越管理越焦虑。
直到最近我才搞明白:时间从来无法被管理,我们能管理的只有自己。
在我看来,时间管理的本质还是决策管理、精力管理和环境管理,处理好这三点,很多问题迎刃而解,这里我分享三个粗暴简单的办法,无难度,任何人都能使用,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01 关注停顿点
做完一件事后,立马停下来,好好想想接下来到底该做什么。
这句话看似废话,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特别容易被惯性带着跑,就和生产队的驴一样,只是在机械性的低水平重复,把真正重要的事情给忽略了。
工作上特别容易如此,有时把时间表安排得极满,加班到晚上10点,还不忘发个朋友圈感动自己,但这种靠着战术上的勤奋来麻痹自己内心焦虑的重复行为,更像是在原地高频率踏步,累得半死,没往挪动一步。
遇到这种情况,强烈建议大家克制住当下想做事的惯性,远离手机和键盘,彻底找出核心问题是什么?解决问题的大方向是?解决办法该怎么落地?
靠着这个笨操作,我把三成甚至一半时间用来高强度思考,找问题根源,彻底摆脱了「瞎忙陷阱」,实际上,事情进展程度远远超过单纯的低水平重复。
“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话放在现代也很适用,唯一难点在于克制、克制、克制。
02 节省意志力
你觉得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哪个更废人,我举双手双脚赞成脑力劳动。
比如让你去健身房撸铁2小时,或者周末去骑个100km绿道,哪怕当时累成狗,吃顿火锅、玩会儿手机、躺沙发上缓缓,过一会体力就恢复了。
但如果让你参加3小时冗长会议,或者在网上互怼3小时,再去解决需要脑力攻克的高强度难题呢,你大概率会走神,强打精神也没用,这一天也就废了。
其实,大家来处理脑力劳动的意志力都是有限的,用完了就没了,比体力恢复难一万倍,这才是时间管理核心中的核心。
至于如何节省意志力,我抛砖引玉,分享几个小心得:
1、把需要用注意力和创造力处理的活放在早上,把不费脑子的机械性事情延后,等精力不佳时凭借惯性去完成。
2、每天规划好最重要的2-3件事,只做这几件,反正一天也只能高效工作几小时,少即是多。
3、午睡、午睡、午睡,哪怕只有20分钟,搭配黑色眼罩效果更佳。
4、心态放平和,少起冲突,少说多做,灵活运用“啊对对对,你说的都对,好的,没事,原来如此”等敷衍话术。
5、尽量少刷短视频,因为看这些也很费意志力,还是持续性的。
当我们把事情按照重要程度排序,同时减少一切偷走意志力的因素,很快便能感受到生活的神奇变化。
03 掌控环境
避免一切可能打断自己注意力的因素,因为当我们频繁从专注状态中脱离出来又进去,很费神的,还容易把心态搞崩。
主要控制信息和声音两方面。
声音:只要是持续性的声音,哪怕车流声、外放音乐声、地铁运行杂音等,习惯了,注意力都不会被打断,最怕的反而是那种临时招呼,比如同事的询问、朋友的招呼等,能让我们立即从专注状态中脱离出来。
建议大家不管在公司还是在家,尽量给自己营造一个不被人打扰的环境,或者提前告知别人,在这个时间段麻烦别来打扰我,因为有重要的事需要完成,正常人都能理解并接受。
此外,类似asrm、雨声、鸟叫声等白噪音反而会让自己更放松和专注,增加做事效率,我个人很喜欢晚上戴上耳机听着asmr写稿子、思考,带着惬意感做事效率更高。
信息:当我们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去做某事时,静音手机、退出及时社交软件(比如微信)登陆,给自己规定一个专门用来接受/回复消息的时间点。
因为工作性质,周末我得盯着工作手机,但又得完成自己的事,所以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天9点、12点、3点、6点这几个时间点,查看工作手机是否有需要处理的信息。
这样一来,工作和私事两不误,避免边盯手机边做事,看似顾了两头,实际一件也做不好。
关于我如何「时间管理」的办法说完了,但你可以发现,没有一个在说如何节约时间,也没有一个在谈分秒必争。
因为我们面临的问题核心,不是时间有限,而是意志更有限。
既然如此,如何利用好有限的意志力,最大效率掌控身体状态,去挑选并完成那些最重要的事情,也许这才是时间管理的终极奥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