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经济增长的钱,刺激消费超发的钱,都流向了企业老板、投资者和离权钱近的即得利益群体,而不是普通消费者和老百姓;近水楼台先得月,真正明白的人都知道钱是好东西,留给自己人,而把那些好听的虚名留给外人去享用。
富人们打着拯救经济,拯救世界的名义,其实只是在拯救自己,并没有把穷人拉上拯救的列车;穷人像一条被剔除刺与骨的咸鱼,从思想到肉体都被捋平,遇到事情,没有半点上桌议事的资格;
所有的经济危机都是富人们导致的,而结果却要由广大的穷人承担,富人利用金融工具,提前支取收割穷人未来的钱,然后击鼓传花,把烂摊子包装一下转给另一拨穷人,自己提前抽身,置身事外,等着气球爆的时刻,再进去低价收割有用的资产;
富人总是可以少交税,其直接参与或间接影响着游戏规则制定,税的目的是金钱的转移,是让大部分人长期保持囊中羞涩,处于随时被调遣的状态,让少部分富人只花一丁点金钱的代价,就可以处于绝对支配他人的地位;
钱是一种力量,但更有力量的是财商知识,了解钱是如何运动的,获得驾驭它的能力,并开始积累财富,否则终生都在为钱劳苦奔波;
攥钱的路径,要越近越好,简短直接,方便重复深耕,收钱的流程太漫长,则变成坏帐的风险更大,即使收回来也耗费太多心力,累得半死还得不到多少钱,同时丧失更轻松高效攥钱的机会成本,会形成恶性循环,陷在低效辛苦的圈层里;
寓教于事,于切身的体会,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大多数时候生活不会和你说什么,它只是推着你转,每一次推,都是让你醒一醒,让你学点什么。
大部分人的一生是努力工作的好人,在无聊中死去,他们内心的确想赢,但失败的恐惧超过了成功的兴奋。所谓的好人,只不过是习惯放弃自己的利益,任人拿捏,任劳任怨的废物。
富人最大的资产是大脑,是认知,研究钱的运动规律,让钱为其所用。
某种程度上,穷人是自己剥削自己,罪魁祸首是其内心的恐惧,正是由于恐惧的心理,人们才想找一份安稳的工作。这些恐惧有:害怕付不起账单,害怕被解雇,害怕没有足够的钱,害怕重新开始。他们会努力学习某种专业技能,为钱工作,成为钱的奴隶。
大部分人的一生,是把一个月的工作重复几十年,挣的钱越多,欠的债越多。拿到的工资总觉得不够,感觉什么没得到,工资中,政府通过税收要先拿走属于它的部分,挣钱时得交税,花钱时也得缴税。
努力工作的好人的一生:为了一点点钱而勤奋工作,深信有工作就有了保障,盼着一年3个星期的假期和工作40多年后才能获得的一小笔养老金。大部分人从未意识到自己身处陷阱之中。
大部分人的一生都陷于“老鼠赛跑”模式,即大多数人都希望有一份工资收入,因为他们都有恐惧和贪婪之心。一开始,没钱的恐惧会促使他们努力工作,得到报酬后,贪婪或欲望又让他们想拥有所有用钱能买到的好东西。起床,上班,付账,再起床,再上班,再付账……他们的生活永远被恐惧和贪婪,这两种感觉所控制。
他们得到更多的钱,就会以更高的开支重复这种老鼠跑的循环。有点小钱,就花钱享乐,满足欲望与贪婪,钱主宰着他们的生活,没有真正思考,分辨社会真相,被没钱的恐惧控制了情感与灵魂。
他们不知道用钱买来的快乐,往往是短暂的。钱,可以买到更好、更漂亮更有趣,更令人激动的东西,但是这样满足的阀值会越来越高,需要越来越多的钱,来满足其被欲望折磨的灵魂,实际上钱是无法做到这点的。
工作,不能让人摆脱老鼠跑的困境,工作只是试图用暂时的办法来解决长期的问题。
人生,实际是在无知与觉醒之间的一场斗争。一个人一旦停止了解有关自己的知识和信息,就会变得固执无知,需要不断迭代对自己,对社会的认知。
学校,只是教学生如何为钱工作,做个合格的雇员,而不是教如何掌握金钱。
让感情跟随思想,用头脑思考并控制感情,直面人性的欲望与贪婪,钱是虚幻的东西,就像挂在驴子面前的胡萝卜一样,不要为钱工作,你会发现比拿工资更挣钱的方法。
机会,就在世人的面前,但多数人从来看不到这些机会,因为他们忙着追求金钱和安定,所以只能得到这些。如果你能看到一个赚钱的机会,就注定你会在一生中不断发现更多的机会。
生活中你挣了多少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留下了多少钱。只有正确的认知才能解决问题,创造并守住财富,那些不是靠财务知识挣来的钱不会长久,没有认清人性与财富本质,早晚被别人收割去,钱来得快也去得快。
会计,可能是世界上最让人弄不明白,最乏味的学科了,但如果想一直富有下去,它又可能是最重要的学科。
资产,是能以最低限度的劳动把钱放进我们自己口袋的东西,不管我们工作与否;负债,是把钱从我们口袋取走的东西。
想致富,只需要不断地买入资产就行了;如果只想当穷人或中产阶级,就不断地买入负债吧。
最高的税是社会保险。最高的税是社会保险。最高的税是社会保险。
三种力量:剑、宝石、镜子。剑象征着武器的力量,美国人在武器上已经花了上万亿美元,是世界上的超级军事大国;宝石象征着金钱的力量,有句格言:记住黄金规则,有黄金的人制定规则。镜子象征着自知的力量,日本人认为自知是三种力量中最宝贵的。
穷人和中产阶级被金钱的力量控制着,起床工作,却不问自己这样做的意义,每天去工作,其实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大多数人并不真正懂得钱的意义,因此只能被钱控制,大多数人热衷于稳定是出于恐惧,正是这种恐惧,即害怕被排斥的心理,使人们服从而不是质疑那些广泛接受的观点,买房,存钱,努力工作…其财务困境是由于随大流、盲目地路人他人所造成的。我们需要不时地照镜子,相信我们内心的智慧而不是恐惧。
最好的投资机会往往都是先给那些“成熟投资者”,再由他们转手给那些谨小慎微的投资者,当然在转手时他们已经拿走了绝大部分的利益。
财富,就是支撑一个人生存多长时间的能力,或者说,如果我今天停止工作,我还能活多久?——生活大师 巴克敏斯特·富勒
富人买入资产,穷人只有支出,中产阶级购买自以为是资产的负债。
从事你所学的专业的可怕后果在于,它会让你忘记关注自己的事业。悲哀的是人们耗尽一生去关注别人的事业,并使他们致富,为他人做嫁衣。
大多数穷人和中产阶级财务保守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没有经济基础,他们必须要依附于工作,没有了职业的保障,他们也就失去了生活依靠。他们贷款购买的房子与车子等资产,无法帮他们渡过财务危机,反而每个月都要花钱。
关注自己的事业,在继续工作的同时购买一些能带来被动收入的资产,而不要买负债或是一旦被你带回家就没有价值的个人用品。对于成年人而言,把支出保持在低水平,减少借款并勤劳地工作会帮助自己打下一个稳固的资产基础。
不断地构筑自己牢固的资产项,把每一块钱都当成自己的雇员,让它可以一天24小时工作。
富人与穷人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富人最后才买奢侈品,而穷人和中产阶级会先买下大房子、珠宝、皮衣游艇等奢侈品,让自己看上去很富有,这是不必要的面子工程,会消耗好不容易用血汗积赞的本就不多的资产本金。富人是先构筑资产项,然后才用资产所产生的收入购买奢侈品。
大多数人会冲动地用贷款去买新车或其他奢侈品,他们可能对生活有些厌烦了,所以期待有点新玩意儿。用贷款买奢侈品,结果迟早会让人们放弃那些东西,因为借下的债是个沉重的负担。
企业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创造一套体系来提供某个产品或服务的人。企业家愿意接受一定程度的风险来追求机会,在资本主义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税收的初衷是惩罚有钱人,而现实却是它惩罚了对它投赞成票的中产阶级和穷人,富人总有办法从中脱身。
政f一旦尝到钱的滋味,它的胃口就变大了,在政f中,谁的机构更大,谁就更受尊敬。
名义上“劫富”的税法,让钱流入zf,起初人们很高兴,但zf却把钱分配给了zf雇员,又通过zf采购的形式付给了富人。就像《让子弹飞》电影里,地主财绅收上来的钱,只是走个流程,做个表面样子,等普通百姓的钱交上来,地主老财们的钱还各归各家,最终目的就是要瓜分老百姓的钱。
公司:并不一定是一个真正的实体,公司可以只是一些装着法律文件的文件夹,在zf机构注册后就被放在了律师的办公室里。公司并不意味着一定有刻着公司名称的办公楼、厂房和雇员,它可以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法律实体,它使富人的财富在这里受到保护。
有产者与无产者的斗争已经有几千年,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制定的法律,都暗含着斗争,斗争会永远继续下去,吃亏的人一定是无知无产者,即那些每天起来勤奋工作去付税的人。
富人,有钱、有能力、有决心去改变环境。每当人们想惩罚富人时,富人不会坐以待毙,而是进行反击,他们决不会坐视不管,自动缴纳高额的税款,他们会想办法把税负降至最低。他们雇用最聪明的律师和会计师,说服政客改变法律,钻法律的漏洞。任何想碰触富人利益的事,富人的耳目早早知道,并提前布局,或扼杀其于萌牙状态。
穷人和中产阶级没有这种智慧,他们只能坐等zf针头刺进他们的手臂,贡献自己的鲜血。
富人用公司和信托来隐藏部分财富以免被债主发现,当一些人起诉富人时,他们经常遇到法律对富人的保护,发现这些富人其实没有财产。他们控制着一切,却一无所有。
财商,由四部分组成:会计(财务知识,也就是解读数字的能力以及评估一项生意的优势和劣势)、投资(钱生钱的科学和策略)、了解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科学以及市场条件)、法律(减税优惠和在诉讼中获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