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汗工厂”怎么就成了明星标杆?

现在有很多事情,认知和现实出现了很大偏差。比如小镇昨天谈到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有读者留言说现在工厂待遇太差,导致很多人不得不卷,只有考上更好的大学,才能不去读技校、中专,能过得更体面。
这确实是现实,小镇这些年也看了大大小小不同行业的几十家工厂,对此深有感触。薪资高、待遇好的工厂和岗位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工厂工作环境并不理想,加班也是制造业普遍存在的现象,让蓝领工人更有尊严、收入更高,也是未来需要做的,
只是后面就有些偏差了,有留言说,希望中国的工厂能够像特斯拉那样给一线工人相对好的待遇,还有读者说特斯拉普通工人工资过万,而且工作时间短。网络上也经常有如下这类莫名其妙的文章追捧。

图片

小镇特别奇怪,为什么这么多人会觉得特斯拉给一线工人的待遇很好呢?就算想要找标杆,那也应该用同在上海的上汽,而不是特斯拉这家对成本、效率追求到极致的公司。
今天,小镇就来较真下,反正唯二经历的后台网暴,都是因为特斯拉,也不差第三次。
再次强调,小镇强烈支持提高一线工人劳动保障、提高劳动收入,也不存在对特斯拉等任何企业的扭曲和贬低,仅仅还原客观事实。
“血汗工厂”也仅仅是借用某些人的评价,并非针对任何企业。

就在前不久,马斯克刚将推特员工裁减近90%,只保留了约1000人。马斯克刚收购推特时,就吓得推特一名女高管在公司打地铺过夜,还在推特上发文称:“当你的团队日以继夜地赶工时,有时你会以办公室为家”,就是希望保住工作,但显然无用。
怎么能觉得马斯克到了中国,就变了呢?

图片

马斯克是有名的工作狂、加班狂,对效率的追求达到了极致。同样是车辆组装,特斯拉上海产线日产达到1300到1500辆,而同等规模的工厂一般在800到1000辆左右,不要觉得宣传中说特斯拉自动化水平很高,实际汽车组装流水线,还是需要大量人打螺丝,工作强度很高,否则何必招这么多普工?
工作强度高,但如果工作时间短或者收入待遇更高那也罢了,但真的如此吗?
小镇从BOSS上找到了一份特斯拉招聘“普工”的岗位说明,工作职责是“冲压、焊装、涂装、总装/操作工”,算是汽车组装厂最基础的岗位了,但标明的薪资仅为“5300-8000元/月”,跟上海其他工厂招工待遇差不多,而且这个收入是有水分的。

图片

而在更详细的岗位说明中,列明了很多福利待遇,这些福利待遇很多制造企业根本不提的,因为不用提,属于理所当然,可以理解为制造业工厂的“行规”。

图片

比如在“便利的食宿和通勤”一项,介绍会提供“免费工作餐和加班点心餐”“300多条免费班车线路”“协调公司附近住宿房源,价格优惠,源源不断推出低于市场价格的福利房源和政府公租房源”这三项。

图片

但要注意,这个岗位工作地点位于上海临港新片区,这附近交通、生活、住宿极为不便,民房少还分散,商业配套距离也非常远,凡是在这个地方开设工厂、需要员工实地上班的,工作餐、班车都是最基本的,至于公租房这本就是政府提供的面向所有企业。
对制造业工厂有所了解的应该知道,食宿一般是不用说的,包吃包住太常见了,而特斯拉在住方面厂区没有宿舍,在厂内给员工提供床垫和睡袋,提到的“低于市场价格的福利房源”实际是一个月几百元、四人一间的民房,这个待遇不能说差,但最多平均水平。
更甚至就连上海政府面向所有公司提供的“人才引进和居民落户政策”都拿来当成了岗位福利,这又是一个根本不用提的。
关于福利的就不多说了,还是说重点:收入和工作强度
先说收入,就在这份岗位说明中,有两段话非常明确:

图片

就连特斯拉自己都明确说了“接受倒班和加班”,把所有收入全部算上,一年税前也只有11-12万元,还只是“预估收入”,还是“包含每月36小时加班费和目标绩效奖金”在内。
那么特斯拉具体薪资如何构成呢?
最近特斯拉新成立了储能工厂,“钱江晚报”有一篇报道,或许这就是“特斯拉普通工人月薪1万块”的来源之一。

图片

注意这篇报道引用的特斯拉工作人员的话,“平均下来月收入接近1万元”,是把基本工资、奖金、加班费等全算进去了,而且按照1年17薪计算的,含4个月的季度奖和1个月的年终奖。
但凡在公司里工作过的都知道,绩效想要拿满有多难,就算是阿里都讲“361末位淘汰”,能拿满绩效的也不是所有人,更何况制造企业,很大程度要靠全勤和加班,而且如果干到一半中途“提桶跑路”,季度奖、年终奖肯定就没了。
特斯拉也有“末位淘汰制度”,季度奖按照“底薪*个人系数*公司系数”综合确定,考核A个人系数1.8、B1.5、C1.2、D0.8,实际D基本就劝退了,根本拿不到奖金。
就在不久前,有网友在特斯拉百度贴吧爆料,以出现安全事故为由,降低全员绩效分,从每个一线员工绩效工资中扣除2000多元,事情是否属实尚不得而知,但至今未见特斯拉法务对该爆料发律师函或走司法程序,倒是爆料人称被警告了。

图片

可事实上,特斯拉法务团队极为强势,小镇找到了一份仲裁记录“沪劳人仲【2020】办字第1728号”。起因是特斯拉的一线维修工人,特斯拉并未配置必要的劳保眼镜工具(出事故后才补发),导致在抢修发泡设备时,被发泡化学液射入眼口鼻造成眼角膜化学灼伤(已被人社部门认定为工伤),但特斯拉迫使该员工继续工作,并单方面发出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理由是违反特斯拉安全规定。
图片
该员工提起仲裁,也获胜了,然而特斯拉不但不服仲裁结果,还直接到浦东法院起诉了这名员工。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份裁决书是一审终局的裁决书,按法律规定特斯拉有权上诉,但必须到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而不是到浦东法院这个基层法院。
特斯拉法务不应该如此不专业,而从特斯拉方面的律师隐晦的表示起诉会对该员工职业生涯有害无益来看,恐怕是对员工施压的惯用方法。
顺带说一句,或许有人会提到“7%的五险一金,5%的住房公积金”,很奇怪“五险一金”包括公积金为何后面还要单独说“5%的公积金”,可能意思是“7%的五险,5%的住房公积金”,注意这个比例是上海明确要求的最低比例。
薪资待遇上“税前11万到12万”显然是把所有能拿的全拿到手才有的,是上限而不是下限,这所谓的“普通工人月薪1万块”含金量可想而知。
说完收入,再说说劳动强度。
特斯拉普工采取的是“上四休二,三班倒,每班12小时”工作制,听起来不错,毕竟有不少工厂还是两班倒,但实际很不人道,因为每次休息后需要转班
比如某个人,1号到4号上12小时白班,5、6号休息,然后连续上4天12小时夜班,11、12号休息后,再上4天12小时白班,一个月需要转4-5次班,人体的生物钟搞得彻底错乱,每次转班很可能导致失眠,铁打的人也受不了这么频繁的转班。
而且别忘了,同样时间内,特斯拉工作强度远比其他车企高,“30秒一辆车”的高效率意味着高强度的持续工作,任何一个人效率打折扣都会影响整个产线,长期高强度工作压力加上作息不规律会带来一系列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失眠、肠胃疾病、焦虑、抑郁、运动不足等等就不用说了。
这还不如两班倒,每周休息1天,起码生物钟还规律些。
或许这也是特斯拉有意为之:
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员工主动离职率,那就不用支付绩效奖金了;
另一方面特斯拉很清楚一条产线30秒一辆车的高强度,正常人不可能长期坚持连续4天以上的工作,汽车组装不像电子厂,需要拿着非常重的扭力扳手,还要频繁安装沉重、巨大的配件,连续工作4天已经是极限了,需要休息。
说到这顺带说一下网上频频热炒的特斯拉工作餐,说多么多么好,还免费,还有的说特斯拉不分等级都吃一样的等等。比如下面的照片可能很多人看到过,被用来拉踩:

图片

但实际上这根本不是特斯拉,而是华为的食堂,而且还是2018年的华为食堂,众所周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2019年底才正式投产。
现实中的特斯拉食堂,确实管一顿工作餐,但也没跟其他车企有啥本质差距,另外就是招聘中提到的“点心餐”,实际就是牛奶面包,除了这两个以外,都是要花钱的,而且也没好到哪去。
既然说到薪酬,免不了要把比亚迪拿出来对比下。
正好去年宝鸡扶风的比亚迪工厂落户,当地政府发出了“致扶风籍在外人士返乡就业的倡议书”,有这么一段话:

图片

扶风户籍人口仅为42.8万人,但仅比亚迪一个工厂就提供了2万就业岗位,“普工月薪5000-7000元”,扶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585元,当地房价在4000-5000元左右,换言之只要在比亚迪工厂工作,一个月能够在当地买1平米房。
比亚迪给普通工人的工资显然超过当地平均收入,而特斯拉所在的上海,2022年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96011元/年,注意这是私营单位平均,全口径城镇平均工资为11396元/月,特斯拉给普通工人的薪资即使按宣传的上限,也在上海平均收入以下
或许会有人说比亚迪加班多,这么说的人显然对制造业工厂一无所知。
事实上,如果一个工厂限制工人加班,反而会导致工人不愿意干了。
从某种意义上,制造业工厂或许是最严格执行劳动法的,这与一般认知有很大冲突,但却是事实。
制造业工厂一般底薪控制在当地要求的最低薪资以上,工人可以自己选工作方式,如果不加班只完成任务那就是拿底薪,如果想拿更高收入,那就要靠全勤、加班,而且节假日是真的按照劳动法要求的双倍、三倍工资发放,不加钱谁给加班啊,甚至想加班还得跟领导搞好关系,去争取才行。
特斯拉最近因为种种原因,也开始控制加班,但直接导致一线工人收入锐减,毕竟如果不加班只能拿底薪,一个月到手也就4000多,还不包吃住。在上海哪怕是很偏的临港,这待遇也着实太低了,考虑到超高的劳动强度和频繁倒班,还不如去旁边的日企工厂,五天八小时工作制包吃包住不上夜班也有这个钱。
说到这只是为了打破严重的认知偏差,不是批评谁、褒奖谁,这就是客观真实的情况。
接下来才是褒奖和批评,就是要旗帜鲜明地狠狠褒奖比亚迪们。
中国对特斯拉称得上“救命”之恩,当然各取所需,特斯拉也发挥了鲇鱼作用,加速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是特斯拉能不能把更多更高端的就业岗位拿到中国呢?
特斯拉虽然营销费用高于研发投入,比如2021年营销费用45.17亿元,研发费用仅为25.93亿元,但好歹还是有一大批高层次的设计、研发岗位,但是这些岗位基本不在中国,给中国的就业基本是最普通的一线工人,而且总规模一直没有多大变化。
反观比亚迪,去年新增员工高达近29万人,今年员工总数将突破70万人。这些就业很多在类似扶风这样的内陆小城,让更多人能够留在家乡就业,减少了异乡漂泊之苦,还极大解决了留守儿童问题,这是多大的贡献?
除了基础就业岗位,比亚迪还贡献了十几万较高层次的就业岗位,今年校招高达3万人,比一众互联网一线大厂加起来还多,研发人员现在高达7万以上,随着比亚迪的扩张未来很可能突破20万。
这些岗位不就是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准备的?都说应届生就业难,不想去工厂一线,觉得中国太卷,那么比亚迪发展起来了,从全世界汽车产业切下了高端就业的蛋糕,提供给中国的大学生们,这不就是产业升级的成果?更多的比亚迪们起来呢?
买什么车这是每一个人的自由,但站在中国的角度,支持国产,支持中国的产业升级,就是在为中国的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未来。
今天高考结束,有的高考失利需要就读职业技术,那么是选择背井离乡,还是选择留在家乡找到一份高于平均,可以过上不错生活的工作?
4年后,新一批大学生陆续找工作,是愿意毕业就失业,不得不去找一份不想从事的工作,还是能够去比亚迪这样的企业,获得一份研发技术类工作?
只要思维清晰、三观不至于偏得太过,想必不难选。
说到底,一份不加班的工作,与一国发展水平高度相关,以中国目前人均GDP1万美元的水平,不加班、相对轻松的工作也只能保底3000元左右,想要达到6000元需要人均达到2万美元以上,这需要所有人一起努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62473927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