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大家有没有觉得我们这代年轻人越来越“清心寡欲了”?
工作得过且过、抗拒恋爱结婚、社交和娱乐全靠手机,对未来没有太多期盼,做很多事情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感觉日子过得越来越没劲儿。
其实这种现象日本早已发生,我们叫“躺平”,人家叫“御宅族”,看看邻国的二次元产业有多发达就能理解,谁还不能有个纸片人老公/老婆呢。
在躺平这点上,日本青年们更是油门踩死,拒绝妥协,果断“不买房、不结婚、不生育”,选择集体躺平,而这种生活态度在大前研一眼里,正是《低欲望社会》的最明显特征。
时隔多年,有了一定生活经验后,我再次翻开这本通篇用来怼安倍的书,明白了日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书中观点很多,我挑几个给大家分享下。
01/财富分配不均
由于日本长期以来资本收益率(r)高于经济增长率(g),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富者更富,穷者更穷,贫富差距让无数梦想破碎。
Old money和巨头们垄断着绝大部分资源,他们不仅享受着最高级别的物质资源和精神享受,最后还一脚把车门踢上,车外的年轻人只能干瞪眼。
既然年轻人的努力只够填饱肚子,往上爬还得论资排辈熬资历,看黄老爷的脸色,再对比下隔壁那个地主家的二傻子,天天正事不干,别墅豪车唾手可得,不仅跑你面前炫,还说你是失败,是因为你不够努力。
长期处在这种财富分配不均的刺激下,日本的普通青年们看透了,反正我拼命也没用,那还不如远离猫戏老鼠的画饼竞赛,躺着罢了。
有的人甚至连班都不想上,至于吃什么更无所谓,饿不死就行 ,衣着打扮随便穿穿,平时看看动漫、打打游戏,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 ,不也挺爽的,干嘛去追求那些注定没有结果的东西?
02/生活成本过高
东京的虹吸效应可谓世界著名,这个纸醉金迷之地除了带来无限的欲望和奢华,还有年轻人高攀不起的房价、物价、税收。
小新的爸爸,野原广志算是日本标准好男人,凭着自己的努力还着30年房贷,养活了一家5口(含小白)。
但日本经济腾飞的30年早已过去,拿着钞票买下纽约的豪言壮语还有几人记得,把野原广志放到现在,想养活一家5口已不现实。
所以,面对东京可望而不可即的高房价、高物价、高税收,日本小年轻们掐指一算,我得不吃不喝多少年才能付个首付,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内心瞬间破防,这也是从北野武那个黄金年代过来的人,不理解的事情。
本质上还是这群年轻人经过理性的衡量后,不想、也不愿意背上如此重的负担,切掉物欲,彻底贯彻“不买房、不结婚、不生育”的信念,一个人生活也挺好,轻松、自在、无压力。
03/老人不愿让位
大前研一感叹:日本到处是老人管理高层或老人领导者,可以说这种“老人公害综合群”,才是如今日本所面临问题的症结所在。
日本的高龄者既健康又充满活力,他们掌握着这个国家的绝大部分存款、权力,既不愿意退位,也没心思踏实做事,哪怕退了休,遇到有做领导的机会立马顶上,哪怕每天的“工作”只是打打高尔夫,练练书法、插花。
老人不愿让位,年轻人爬不上去,进取心这东西自然慢慢消失,这帮年轻人还被扣上了“草食化”的帽子,这世界真魔幻。
导致日本低欲望社会形成的因素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大家感兴趣可以亲自去翻翻书。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怀疑,日本年轻人真的没欲望吗?
我觉得不可能,因为欲望这东西可是刻在基因里的本能。
看看口罩期间日本梅毒泛滥的报告(性需求),再看看日本青年在Ins、Twitter上的活跃程度(社交需求),以及他们对二次元产业的痴迷(娱乐需求),我只看出来,欲望又通过另一种方式隐晦表达了出来。
所以,日本青年们的欲望不是消失了,而是因为现实原因,被迫藏了起来。
总结下,我认为形成日本当下死局,有几个关键原因:第一,日本经济增长几乎停滞,第二,日本阶级固化,第三,日本年轻人收入增长几乎停滞。
但我们会不会有一天也走向低欲望社会呢?
我才疏学浅,不知道,也不敢乱说,但我坚信在经济出现较长时间停滞甚至下滑时,势必会导致年轻人对未来失望。
这种状况不断恶化,最终很可能形成低欲望社会,比如关于躺平的争论,就是进入低欲望社会的一个比较明确的信号。
即便如此,我本人对未来还是持乐观态度的,因为相比日本,我们至少还没彻底XX固化,往上走的车门也没被彻底焊死,大不了费力点。
(PS:抱歉,本篇内容思考了一周多,不知道怎么该表达才合适,希望能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