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不多的幸福时刻」
大家有没有发现,打工人的日子越来越难熬?
社畜们为了保住饭碗,被工贼带节奏,自己也被迫跟着卷,卷到最后,到手的钱却越来越少,身体也垮了。
父母从小教育我,读书和上班要努力、要听话、要懂得吃亏是福,但现实告诉我,努力的路径逐渐失效了,可能还没卷到35岁,人已经先进殡仪馆歇着了。
我在《富爸爸穷爸爸》找到了个很有趣的观点,努力本身没错,但选择努力的方向更重要,书中解释了导致穷人和富人区别的根本原因:能否分清资产和负债。
资产是能不断给我们赚钱的东西,而负债是不断让我们亏钱的东西。
富人之所以富,是因为富人像仓鼠一样不断囤积资产,而穷人却错把“负债”当成“资产”,到头来囤了一大堆负债,只能越来越穷,直到被拖垮。
01
被欲望支配的打工人
我们从小被灌输着“好好读书=有前途“的观念,从小玩命读书,毕了业玩命工作,工资到手还没热乎,又被催着去买房、买车、还贷、结婚、养四脚吞金兽、各种买买买……
但所谓的贷款房是资产吗,先不说目前的L市涨跌,如果是资产,那我们每个月还的是什么?
还有各种被消费主义吹捧,勾引我们贷款/提前消费的东西,比如车子、苹果手机、显卡、化妆品、包包等,买了的确有面子,但实际上这些东西拿到手就开始贬值,而且每个月都在透支未来。
上述这类看似“资产”的东西,本质上都是负债。
而让打工人错把“负债”当成“资产”的原因,很可能是种畸形的欲望,这种欲望来源于父母的期待、社会的舆论、同事的认可、别人的评价、家庭的需要等因素。
但这还不是最麻烦的,现实中打工人收入增长有限,但欲望增长是无限的啊,买了奥拓想换A3,买了A3想换卡宴,买了卡宴想换幻影。
一通操作下来,债务越来越多,要维持当下的生活质量,只能卷,或者跳高薪岗位,根本不敢辞职,直到自己被累死/被优化的那天到来,你看,打工人像不像一只被迫参加比赛,丝毫不敢停下的老鼠。
而且现实的残酷还在于:供求决定一切。
目前就业市场里,供给远大于需求,降薪、裁员已成常态,当打工人面临欲望增长和收入降低(且不稳定)的割裂局面时,存不下钱已成定局。
02
被市场奖励的富人
富人关心的是资产而非打工的收入,这些资产指的是,不用自己亲自到场就能正常运作,并源源不断带来现金流的业务。
比如老一辈的开的牛马工厂,金融市场的股票、债券、基金等,还有新型的版税、自媒体流量变现、稿费、专利费等,这些业务不用你动,就能产生源源不断的钞票,资产越多,发展越快,呈良性发展。
至于富人的消费,我个人更倾向书中说的:富人会用资产赚的一部分资金去消费,而不是利用创业初期的本金和借款去超前消费。
富人在乎的是事业(资本的被动收入),而打工人在乎的是职业(工资),但打工人手停口停,富人手不动都吃不完。
03
今后的路
你是否觉得富人都是家里本身有钱,一切都在资产上做乘法?
但白手起家、敢打敢拼的草根富人也不占少数,而且普通打工人也能靠这套逻辑改变自己,只要愿意扭转某些观念。
省钱攒钱:从日常生活做起,学会无视消费主义,自己舒服就够了,小钱能省则省,狠点直接把烟酒给戒了,大宗物品消费更需要谨慎,咳咳,攒下来的钱用来投自己的资产,滚雪球。
投资头脑:当我们没钱时,我们唯一也是最重要的资产就是我们的头脑,会计、市场、法律、投资的知识一个不能落下,这四点很关键,得花大力气去学,想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不能落下。
发现机会:没事多去市场逛,多去和社交圈外的人沟通,观察打听别人是怎么赚钱的,模式能不能复制,另一方面长期盯着自己感兴趣的某个细分市场,找出某些自己能做的,但大厂又看不上的需求。
多做尝试:有了资金、头脑、机会,把脸皮丢了,亲自下场实践,1次不行10次,10次不行100次,只要成功了1次,有了自信和经验,后面就会越来越顺。
每个人情况不同, 我无法给出个性化的操作,我自己也在「多做尝试」这个阶段捣鼓(虽然暂时没成效),但我觉得现在开始改变,总好过等死。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当初父母面临下岗潮时有多绝望,时光轮回,处在运营职业末期的我,真心不想到了35岁,像菜市的咸鱼一样被人挑来挑去。
“嗯,这条鱼卖相还是不错的,就是贵了点。”
“嗯,这条鱼分量还是挺足的,就是不够新鲜。”
无法想象那得有多绝望,所以我决定跳出「老鼠赛跑」,你呢?
(PS:至于原生家庭、tz内、分配、稳定、螺丝钉、服从性等话题不想说,负能量+没意义,因为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