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未拥有过你一秒钟,内心却失去你千万次。我不愿紧紧占据你,但我想一直这样陪着你,我是爱你的,你是自由的。”
昨天有一位兄弟,半夜12点给我打电话,约出来撸了个串。同时,向我描述了这样一个心结。
“我最近遇到一个困惑,是生活中对我很重要的两个女生。一个是我喜欢了很多年的女生,她是我父母朋友的孩子,我们从小一起长大,算是青梅竹马吧,她也是我人生中第一个喜欢的人。
她比我大一岁,在我小时候,父母的关系并不好,我们经常坐在一起,她陪我聊天、分零食给我吃。在那个年纪,还不知道什么是喜欢,只是单纯地愿意待在一起,分享彼此的快乐和小秘密。
渐渐地我们也长大了,高中时我曾经向她表白过一次,但她拒绝了我。不过,在那之后,时至今日,我们依然维持着好朋友的关系。
现在,我有一个关系稳定的女朋友。我虽然觉得自己已经不喜欢当年一起长大的那个女孩子了,但我不得不承认,对我来说她依然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她在我心里也永远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即便这个位置可能与爱情无关了。
我的女朋友似乎并不能接受这一点,经常为此和我吵架,希望我不要再和她联系。但我觉得这样很没有必要,因为我很清楚我们之间是没有可能的,而且她对我来说是一种精神支柱般的存在。我觉得这样的一个存在和我现在的关系状态并没有什么矛盾。
之前看到有句话说‘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白月光」’,我想也许真的是这样吧。”
这位兄弟所描述的这种“白月光情结”,的确存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不得不承认的是,【训猫】的心里其实也住着一位白月光。在偶尔忆起的那个少年时期,那晚夏夜,那场心动。
这种感觉独一无二,一辈子也难以忘记。
今天,我想来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
“白月光”的存在,
满足了我们怎样的心理需求?
“白月光”被人们用来形容那些可望不可及的人事物——一直在心上,却不在身旁。
张爱玲曾在小说中写道:“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粘在衣服上的一粒饭粒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心理咨询案例,在那个案例中,来访有一个念念不忘了近20年的高中同学,她和对方现在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她也明确地表示自己爱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也从未想过离开他们。
但同时,她也会时常梦见高中的那个人,幻想着如果当时他们在一起了的话,现在的一切会是怎么样的。可以说,虽然他们这些年的联系寥寥无几,但他从未真正退出过她的生活。她的心中永远有一个特定的角落是留给他的。
在这个案例中,她心中作祟的这种类似我们说的“白月光情结”,与三种心理因素有关:欲望、无回报的爱、熟悉感。
①对欲望的满足
大多数即便是已经拥有一段稳定关系的人,也或多或少仍然对另一种生活和另一些人抱有欲望。
当这种欲望过于强烈时,一个“白月光”的存在,让人们能以幻想的形式去在一定程度上、从一个稳定的对象身上获得欲望的满足。
就如文章开头那位兄弟的情况,这种欲望和现实伴侣之间的亲密并不矛盾。
亲密是来自“having”的状态,而欲望来自“wanting”的状态。
更诗意地说,亲密是一种在家“home”的感觉,而欲望则指向某个未知的彼岸“somewhere unknown”。
亲密和欲望这对关系中必不可少、看似亲缘的伙伴,实际从最源头就包含着水火不容的敌意。
这是因为,欲望的关键词是:“未知的”、“陌生的”、“危险的”——正因为不可预测,它才显得诱人。而伴侣的关键词则是“已知的”、“熟悉的”和“安心的”。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力在现实关系中同时汲取亲密和欲望层面的满足的话,“白月光”作为一种人们欲望的载体,实际上也能给现实的关系带来一种微妙的平衡。
②无回报的爱
人们对“白月光”的感情往往是单方面的。
即便情感上获得了对方的回应,两个人也一定因为某些特定的原因无法建立关系。
默默地、不求回报地爱着一个人这件事,本身也能给很多人带来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
这种不求回报对TA们而言代表着一种更加纯粹的感情。对于一部分人来说,TA们对白月光的这份感情甚至接近于一种信仰。宗教信仰给人带来的精神上的狂喜,TA们或许也能感受得到。当然,这建立在TA们“神化”了对方的前提上,而这种神化本身其实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
③熟悉感
人是矛盾的。
我们既需要熟悉感,又想要逃离这种熟悉感。
这种带来无聊与乏味的熟悉感,本质上不是来自其他人事的,而是来自我们自身的——我们变成了让自己感到无聊的人,我们没能努力让自己保持有趣,我们变成了一个完全“可预测”的人。
因此,人们爱着自己的“白月光”,既是对眼下熟悉的一切的逃避,也是对当下的自己逃避——和我们永远有着恰到好处却又不可及的距离的白月光,不会看到现在自己身上熟悉的、无趣的一面。同时,又是因为拥有着这份特殊而遥远的情感寄托,使TA们觉得自己不至于完全陷入纯粹的日常平庸中。
如果真的和白月光在一起,
又会怎么样呢?
“距离”是所有白月光存在的一个重要且必要的条件。正如它的名字所暗示的,月亮是我们夜夜都能望见,却从来触碰不到的所在。
而当这种距离消失时,TA也难以逃脱成为我们无法忍受的平庸日常的一部分的命运。
【训猫】也曾经是很多人心里的“白月光”。她们现在很多都已嫁为人妇。
但当朋友们向我转述她形容我的话时,当我看到她在少女时期的日记里写的那些文字时,我发现她们所爱慕的那个对象,几乎完全是想象出来的——她所认识的“我”,根本就不是我。
她喜欢的不是真实的我,而是她想象出来的我。
如果你还因为“白月光”感到困扰的话
有白月光本身不是一个问题,问题是你应该如何去看待和处理“白月光”与身边人之间的关系。
你需要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始终应该是那个陪伴在你身边,和你彼此扶持,和你共度每一个平凡日子的人。
你需要清楚地知道,这是任何一种理想化了的记忆、幻想都无法比拟的、也是真正值得你看重和珍惜的。
如果你的伴侣有白月光,你也应该去了解,他是否能明确你和白月光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TA是否在这件事上足够真诚,以及TA能否清晰地认识到,TA对白月光的特殊感情只是一种特定意义的怀旧,是否意识到你是远比白月光更重要的存在,因为你是TA身边的那个人——“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
最后,现实一定不是完美的,这种不完美注定了我们会在当下有很多想要逃离的时刻,有失望的时刻。
但,没有任何一种真实的幸福是不包含失望的。学着一边怀抱着失望,一边感受到幸福,才是一种让我们能够抓住更多实实在在的、值得珍惜的东西所需要的智慧。
我们追随的月光并不来自月亮,月亮本身是不会发光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62473927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