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为一些琐事影响,所以文章分享受到影响,基本晚上8点甚至9点半以后才能开始,导致发文时间基本到了11点。开始太晚难免影响节奏,写简单的没意思,写复杂的太紧张,想请假又不想打破节奏,毕竟偷懒会上瘾的。
目前正根据新情况,尝试调整分享时间和内容,风格和质量不会下降,只是出于时间和精力的妥协,以后大概率会有长有短。
之前小镇分享了一些关于调研的经验心得,宏观数据、整体报告当然要看,汇报座谈也要听,但都代替不了去一线。比如前段时间北京洪水,就有多个相关部门的朋友说一定要去现场看看,哪怕不能到洪灾一线,也要去过水的大桥附近感受一下。
他们并不从事一线工作,更加宏观,去一线看并不是工作必须,但还是想去亲身感受下洪水的破坏力。
别小瞧去一线走一走,这其实很重要,对一件事的了解,掌握客观情况当然是基础,而感性的认知同样重要。如果只看统计报告,容易把人和损失看成纯粹的数字,而亲眼看了洪水的汹涌无情,跟一线救灾、受灾者聊一聊,对内心的触动是看多少报告都无法代替的,潜移默化间就会改变很多事。
然而,一线调研没那么容易。
怎么找到一线?怎么获取信息?怎么避免信息偏差?怎么挤出时间?这些都是问题,不过感谢信息技术的发达,有了一个挺好的辅助工具,那就是社交媒体。
关于如何使用抖音这类社交媒体平台进行调研,小镇过去也分享了。比如到一个地方,或者修改定位,连续刷几十条、一百多条,大概就能了解到当地关注什么事情、有什么新东西和问题,然后根据搜索看到的继续深挖,要比直接去一线调研,效率高得多,视频后面的评论,往往有惊喜。
当然这需要对自己的抖音账号进行一定的培养,更加偏向想要了解的领域。
举个例子:
马上就是有一个消费节“七夕”了,突然想了解下消费和礼物的情况,于是花了半个小时快速刷了一轮,总计400个视频,每个视频平均停留时间约为4秒多点(有的视频挺有意思,花费了更多时间),其中直接标注“广告”的视频共91个,属于平台付费推广,这还不包括视频中夹带广告、挂商品链接、软广、商家账号推送等情况,实际直接广告和间接广告占比达到一半左右。
可见短视频平台广告密度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小镇此前也做过几次统计,抖音平台各类广告占比普遍在40%到60%之间,可见对平台而言商业化已经到了极限,必须想办法引入更多流量了,这也是今年抖音平台改革的关键原因。
有一些很有意思的统计:
1、明确强调“七夕”礼物概念的共71个,占比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