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自律,就是逃避成长

逃避自律,就是逃避成长

「生活不易狗子叹气 」

哈喽,最近我在跑装修,晚上和周末比较忙,所以目前更新频率很低,抱歉,等忙完这阵会好点。

今天给大家分享本很扎实的书《少有人走的路》,书的后半部分比较玄乎,不多说,主要分享书的前半部分:自律。

如何自律,这个鸡血话题早被说烂了,但这本书的观点却很扎实,尤其是关于自律的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我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是因为如果早十年让我看到这本书,认真执行,少走很多弯路不说,当下的生活轨迹也会完全不同。

因为人生苦多,自律却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在忍受痛苦的过程中,心理在不断成熟,整个人会变得更加沉稳、可靠,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接下来进入主题。

01 推辞满足感

所谓推迟满足感,就是忍住当下诱惑,先去做正确且艰难的事情,之后再去享受更大的快乐和自由。

但,先苦后甜这道理人人都懂,能做到人却很少,毕竟眼前的诱惑很难顶:做暑假作业VS出门疯玩、健身房VS火锅串串、啃东西学技术VS躺床上玩手机……

贪图当下安逸舒适无可厚非,问题在于现实问题在不断积累,哪怕无视也不会消失,等问题积累到一定量,BOOM,生活会把我们拖进泥沼,到时后悔已经晚了。

大学毕业后,我觉得职场赚钱太辛苦,跟着亲戚跑了两年市场,看似“轻松来钱”,到头来钱没挣着,还浪费了两年职场黄金发展期,现在回忆起来,真想扇自己两巴掌,如果当初经受住诱惑选另一条路,踏踏实实吃苦做事,现在可能是另一个局面。

如何培养出推迟满足感的能力呢,除开少部分天生自律的人,我个人认为无解,但我们可以后天锻炼。

从忍受小的诱惑开始:控制自己20分钟不碰手机,把烟叼着10分钟就是不点燃,从每天开始跑步五分钟开始、而不是直接去健身房……

在一步一步的锻炼中,我们对诱惑的忍耐能力会逐渐变强,等我们的身体形成某些习惯,每天不完成某些事心头不舒服时,推迟满足感的能力就有了。

02 承担责任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缺乏能力,只是不想去承担责任、嫌辛苦而已,殊不知,逃避责任的同时,就是在逃避自由、权力和发展。

设想,如果你在公司里是个不上不下的小领导,上面有老板、领导不断给你找事,下面有员工各种阳奉阴违和不满。

这种夹板气很多人都体会过,你是选择咬牙坚持,还是临阵退缩,换个公司找个轻松点的工作呢,哪怕职级会下降。

两种选择我都经历过,我的体会是,选择后者虽然舒服,但基本赚不到什么钱,往上升也没戏;选择前者的话,难受是难受,同事吃火锅,你在擦屁股,同事健身房,你在写PPT,同事到处玩,你在赶方案,但未来有希望。

因为老板发现每次有事都是你在前面顶着,考虑加薪和晋升才可能有你的份。

我在之前的内容中曾表达过支持躺平,是因为那个家族企业真不值得我去付出,看不到任何发展前途,当我遇到好老板和公司后,我选择咬牙坚持,因为真的有希望。

我用工作举例只是想表达:当我们遇到伴有痛苦的机会时,不妨坚持下去,说不定回报远远超过你遭受的痛苦。

03 忠于事实

书中翻译为忠于事实,可以理解成“活到老,学到老”,我觉得这点也极其重要。

人的年龄会自动增长,不需要努力,但人的三观、知识架构却不容易改变,一旦别人的信息和自己的观念发生冲突,很容易导致两个后果:人际障碍,发展受阻。

先说人际障碍,父母、夫妻、同事、朋友和陌生人之间都存在认知差,举个例子,像我不能理解部分00后为什么喜欢追某明星,ta们也不理解我为什么APP都操作不熟练,大家相安无事还好,就怕忍不住相互攻击,这些人际关系原本可能带来的好处直接断掉,潜在损失巨大。

再说进步受阻,现有技术、信息更新贼快,比如新出来的OPenAI、ChatGPT对我们运营很重要,稍微不注意自己就out了,如果没有开放的心态去了解和学习,依旧抱着以前的方法去做事,迟早有天会被行业淘汰掉。

面对新事物、新知识、新理念时,我建议大家多去了解甚至学习下,有些东西了解可以不深入,但至少能听懂别人在说什么,人际好了、发展顺了,随之而来的正反馈会鼓励我们更加自律。

04 保持平衡

保持平衡可以理解为“适当放弃”,有时适当放弃已有的东西,用这部分代价去结另外的果,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本身就是一种极为成功的自律。

你看啊,人生在各个阶段都贪恋些东西,比如对父母的依赖、独立、虚荣、面子、安逸、权力、物质诱惑等,这些东西很上瘾,但想走向心理的成熟,适当放弃是必经之路,虽然这种行为势必会来带来心灵上的痛苦和缺失。

想攒钱买个电脑,能不能减少日常花销,每月把固定的钱存下来;

想让家人过得更好,自己在外打拼的吃穿用度是否可以节省点;

想寻求更好的职场发展,目前这个虚有名头的工作是否可以放弃;

想获取父母的尊重,能不能多花时间赚点钱,在经济上更有发言权……

放弃的代价是短期内不适和痛苦,但未来的回报却是翻倍的、幸福的,至于如何衡量,完全取决于自己。

关于《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的心得分享完毕,建议有兴趣的朋友亲自去读读,感悟会更深。

本篇内容字够多了,就用书里一段话结尾吧,特别喜欢:深入心灵,是一段艰难的旅程,也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62473927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