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不用打工,照样活得很滋润?

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又是如何看待「斜杠人士」这个群体的?

这几年大环境不好,各行各业都难熬,降薪裁员、收入锐减、消费降级已成常态,但总有这么一群人,除了工资还有其他收入,甚至有人不用打工,照样活得很滋润。

这些人收入组合千奇百怪,我见过的组合有:运营+手工制作吧唧砖、初中老师+小红书教人画画、留学顾问+飞盘教练+健身教练、银行职员+兼职钢琴老师、舞蹈老师+平面模特、公务员+酒吧驻唱、酒吧老板+烟弹代理商、烫伤医生+瑜伽教练、程序员+教钢琴、教培机构老师+钢管舞老师……

这些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组合构成了斜杠人士群体,但作为收入模式单一的普通人,也能成为斜杠人士吗?

抱着这个念头,我去看了《斜杠青年:如何开启你的多重身份》这本书,读完后,不建议大家花时间看,因为大部分内容在讲其他内容,和斜杠关联不大,但有几个点值得我们深思。

01

很多人对斜杠的定义可能有误解,包括看书前的我。

斜杠人士绝对不是单纯对「身份标签」和「收入途径」进行叠加,而是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兴趣爱好,在多领域钻研发展,并从中获得收入,从而实现精神和财富的双重自由。

可能这么说有点绕口,我举个例。

比如我白天打工给人做运营,下了班我去开滴滴,每天跑到凌晨0点,周末我又去罗森找了个兼职收银,看起来我有了“3重身份”、“3份收入”,但我依旧不是斜杠人士。

因为我对开滴滴、干超市收银没兴趣,而且这两个兼职属于用健康、时间去换钱的低水平重复性劳动,手停口停,上升潜力几乎没有。

但如果我平时热衷去酒吧,喜好品尝各种精酿和鸡尾酒,私下没事就琢磨IPA的酿造方法,以及鸡尾酒的配方和口感,越研究越带劲,哪怕当下没钱赚,开心就完事了。

再后来,我把自己的研究心得发在网上,慢慢有人关注,粉丝越来越多,开始有酒吧老板找我去探店,还有精酿啤酒商家找我推他们的产品,我逐渐有了工资外的稳定收入。

这种基于兴趣,用时间和心血去浇灌出来出来的「身份标签」和「收入途径」,才算是斜杠人士。

02

如何成为斜杠人士,书中没有速成的办法,但给了5个组合形式,供我们参考。

稳定收入+兴趣爱好组合:适合还在兴趣探索阶段,或者兴趣带来的收入不足以支撑生活的人,比如职场+自媒体就是很好的组合,先在公司苟着,下了班玩命儿研究兴趣。

左脑+右脑组合:你不觉得理工男和艺术类副业很搭吗,理工负责生存,艺术负责生活,类似上面程序员+教钢琴组合。

大脑+身体组合:特别适合长期伏案的脑力工作者,下了班发展个体力爱好,赚钱的同时还能治抑郁、三高、肥胖和腰椎前盘突出,类似上面留学顾问+飞盘教练+健身教练组合,每次看到那货的朋友圈都很羡慕。

写作+教学+演讲+顾问组合:黄金组合,很适合学术型/知识型人才,走大V路线,这四个步骤环环相扣,相互增益,写到这儿,我莫名想到了李笑来、罗振宇、罗翔和张雪峰。

一项工作多项职能组合:也许这人只有一种职业,但对不同领域都熟悉,具备全方位的能力,大部分老板都符合这个标准,很适合有野心想创业的人走。

可能类似组合还有很多,这里只是抛砖引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值得我们花时间去仔细琢磨。

所以,你属于哪种组合呢?

03

上面说了斜杠的定义和组合,你是不是有点心潮澎湃、鸡血上头的感觉?

但作为一名扑街公众号主,我得泼一盆冷水,但凡和赚钱沾边的事儿,没一个容易,给几个小小的建议。

从兴趣入手:斜杠的定义中,最精妙的点就在于从兴趣入手,有了兴趣,我们才有坚持的动力,否则让你不拿钱为爱发电去上班,你干么,傻子才干,整个过程哪怕赚不到钱,至少自己享受了整个过程,从感官上没那么亏。

不断模仿和练习:想凭兴趣赚到钱,光有爱好可不够,得学习别人是怎么做的,以及别人的商业模式,这里有个很好的途径,从模仿做起,去模仿这个领域的头部,边模仿边练习,效果翻倍,哪怕兴趣是卖煎饼果子,去小吃街蹲生意最好的那家同行,不断观察,也是个很好的办法。

贵在坚持:坚持一两天很容易,但是坚持一个月、一年、甚至很多年是不容易的,作为扑街公众号主,我不知道自己多久能成功,但我能做的只有坚持,希望能熬到春暖花开的新局面。

斜杠人士说到底,追求的是工作的自由,生活的自由,也是自由选择人生的自由,但想要自由就得付出代价,还得忍受短期内无反馈的煎熬,就看有多少人能熬过这个坎。

所以,成为斜杠人士也是有门槛的,但总好过完全没希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62473927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