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反腐的背后,更重要的是什么?

教育、住房、医疗,被称为进入21世纪以来的新“三座大山”,成了最突出的三大民生难题,形成了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想要破解实非易事,曾经令人绝望,觉得似乎没有办法逆转。
过去几年,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
教育领域反资本化住房领域反金融化,现在轮到了医疗领域反腐败,其实医疗领域反腐败几年前就要开始了,只是三年疫情,总不好阵前斩将,今年各方条件具备,其他领域也有了阶段性成果,老讲特殊性的金融已经开始系统整改,另一个讲特殊性的医疗是时候下大力纠正了。
图片
反腐还在进行中,就不列举太多数据了。有人说这就是一阵风,有的从业人员期待赶紧抓几只大鱼,“杀猴儆鸡”,然后“酒照喝、舞照跳”,还有的拿老百姓的生命健康要挟,说什么技术好的医生被抓了,以后没人给老百姓看病了,等等。
但谁不知道,医疗领域旱的旱、涝的涝,医生中能够获得大量灰色、不当利益的仅仅是少数,大多数医生辛苦付出却平白担了骂名;更何况,在医疗领域里,虽然医生是整个体系的核心,一切收益都要围绕医生给病人看病,但在利益分配时,医生反而排在后面
比如论人员数量,全国医护加在一起也就900多万人,但全国仅医药相关企业就超过2.6万家,全国药店超过60万家,还不算难以统计的贸易公司、中介公司、个人等等,还有医疗机构大量行政后勤人员,这些人比一线医护多近十倍。
就算在医院体系里,真正吃下利益大头的也不是医生,而是行政和后勤人员,现在要反腐了,就拿医生要看病说事,岂不荒谬?说得直白点,这些人没什么不可替代性,倒了一个有的是人想要上位。
而从最近报道的案例来看,倒了几个贪腐巨头,所在医院的看病费用立即大幅降低。
医疗反腐明明是大好事,是过去长期扭曲才不正常,但现在有些媒体、有些人把这件事宣扬成一件恐怖的事,资本市场甚至解读成了对医疗领域的利空,更甚至暗指营商环境恶化,是何居心?
此前确定了制造强国的十大重点产业领域,其中“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是进度最慢的,只剩2年多时间,还是要尽可能赶赶进度,但指望过去的那一套绝对行不通。
因为涉及到利益和人性
有报道称,进口一台1500万的医疗器械直线加速器,回扣竟然高达1600万,这是多么庞大的利益,国产才几百万一台,又如何能提供如此庞大的利益,那自然要选择进口,拒绝国产。
而且理由还很堂皇:医疗特殊性
因为医疗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本身确实需要高要求,而现代医学对人体了解还非常有限,治疗难免出现问题,于是就以为病人着想、避免风险等为由拒绝国产,而医疗领域复杂的认证审核机制,也将国产拒之门外。
然而,这也导致国产医药和器械停留在手工作坊时代,缺乏大资本、大企业进入,因为风险太大,就算不比进口差、价格还只有进口的几分之一,也敌不过人家打造了几十年的利益网络。
举个例子,医用电池。
中国明明是全球锂电池第一的国家,但医疗电池高度依赖进口,表面原因有二:一是医疗用电池需要的数量太少,后来者进入风险收益不成比例;二是医疗用电池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认证,没有半年、一年很难通过认证。
这些限制导致国内先进的锂电池厂商不愿意下场,剩下的不掌握核心技术和充足资本的小作坊又如何是国外厂商的对手?
但现在已经出现了变化,国内前五的锂电厂商亿纬锂能在今年6月宣布成立医疗电池事业部,目前已推出7大解决方案,涉及AED 除颤仪电池、呼吸机电池、持续性血糖仪电池、胶囊内窥镜电池、脑起搏器电池、超薄可充电神经刺激器电池、微型植入式电池。
技术上可以说绝不亚于进口商品,而且还要建立医疗电池标准。

图片

大企业、大资本正式下场,这与当前正在进行的医疗反腐有关,只有打破旧的利益链条,才能重塑新的生态。
比如前面提到的1500万的机器回扣1600万,这么大的利益面前,什么技术优势、成本优势都是无力的,国产医药器械要想实现产业升级、国产替代,绝非市场机制能够解决的,由于几十年的扭曲,医疗领域市场机制已经失灵,指望医疗领域自我整顿不现实,必须动用外部力量,那就是行政手段。
的确,正如一些医生反馈的,国产集采药物相比进口药品还有差距,但进口药品是一开始就这么好吗?就算药品由于基础相对较差,那医疗器械真有这么大差距吗?
图片
比如核磁共振,今年全球首款人体全身5.0T磁共振问世,我国率先实现超高场高分辨全身临床普适成像,国外有类似产品吗?而且相比进口产品,国产核磁共振成像速度更快,比如过去需要15分钟的检查,现在用5.0T的只需要三分半钟。
很多技术早就在其他领域被攻克了,只是因为医疗领域总是强调特殊性,顽固的利益让这些其他领域先进技术无法进入医疗领域。
有人说集采药太便宜,意思是便宜没好货。
但怎么不说,医药企业超过四成是营销费用,超过50%甚至60%的也不少,这些费用大多数不就是花在了疏通关系上,现在进行反腐,采取“两票制”、医药分离等配套制度,将这些灰色空间尽可能压制,降低药品价格有何不可?
拿破坏性重塑过渡期间的问题去否定改革,是何居心?
药品和器械的使用,也需要医院、医生的配合,需要根据国产的特性调整使用方式,帮助国内企业进行调整、迭代,如果一直说国产不行拒绝使用,那又如何进步?
总说国产设备不行,三甲医院长期不愿使用,那举个例子,北医三院绝不是差医院吧?可北医三院大量使用的正是国产设备,2014年就配置了第一台国产麻醉剂,而北医三院、北京协和等已经开始带头引进国产放疗设备。
国外产品也不是一开始就完美的,也是一代代迭代,只是发展时期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而且有很完善的发展规划,每个技术发展都为下一个技术奠定基础。
但已经有太多行业证明了,我们完全可以实现超越,中国产品迭代速度远超国外同行,现在国产自主可控的医疗器械已经在第三世界国家卖的很好,可偏偏在国内卖不出去,问题到底出在哪?
当前正在进行的医改和医疗反腐,遭遇了极大阻力。这并不奇怪,先不说庞大的既得利益,就说西方医药集团吧,对它们来说不仅仅是损失中国市场这么简单,虽然仅这一点已经很要命了,更严峻的是,太多产业已经证明了,中国一旦发现并进入新的产业,必将成为这个产业的“终结者”。
过去那么多被吹捧的“工业明珠”,自从中国快速突破之后,还剩几个?
简单举几个例子。
卡车、钢铁、水泥、铝这几个基础工业产品,几乎相当于中国以外所有国家的总和,至于世界第一的太多了,比如发电量、汽车保有量、高速公路、高铁、粮食蔬菜水产品水果等等,可以拉出很长很长的一张清单。
所谓的外国神话,破灭多少了?
就说汽车,现在全球已经开始向新能源转型,但就算是传统燃油汽车,曾经说的那么厉害的德日发动机、变速箱,现在国内主流的主机厂,哪一个不能拿出靠谱的自主产品?
再说医药领域,欧美医药集团这么厉害,不还是得依赖中国生产的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被称为“药品芯片”的医药中间体与化学原料药生产方法类似,而中国早就是全球原料药的生产霸主,过去是因为国内医药中间体行业比较分散,多数企业规模有限,但随着巨头进入,又有什么不能攻克的?
最终端的药品和医用器械也不会例外。
而在医改和医疗反腐共同发力下,必将推动国内医药领域从重营销、关系、腐败,转为以研发为核心,去提高产品的质量,驱逐大量存在的劣币伪币。
而这必将在未来产生若干个能够与世界顶级医药集团相抗衡的强大企业,这才是西方医药集团不愿意看到的,他们本土的利益才更庞大。
毕竟不像中国医疗支出只占GDP的5%,某大国医疗支出占GDP的比重竟然高达16.9%、人均年医疗费超过1万美元,然而人均预期寿命还不如中国。
已近黎明,除恶务尽,追尽残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62473927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